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我校首期“女教工读书沙龙”在图书馆特色文献阅览室举办。党委副书记、院长吕灵昌,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旭英亲临活动现场。来自各系部的4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期读书沙龙以“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作品阅读分享”为主题。活动伊始,吕灵昌首先致辞,他对读书沙龙的举办给予肯定与赞扬,并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他指出,春天的花儿让校园变得更美,而读书是人生修养的一部分,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变得更美。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中文系青年教师张颖慧博士作为主讲嘉宾,与大家分享了莎士比亚的成就及其作品的特点,张博士特别就《哈姆雷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从中世纪的神权至上、17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20世纪众多的学术流派娓娓道来,阐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哈姆雷特”。并抛出问题“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开启了互动交流环节。
来自各个系部的老师们分别就莎翁作品陈述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来自外国语系的青年教师孔迁迁率先发言,她提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莎翁的作品拥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新时代的读者应该以新的范式解读莎士比亚;大学外语教学部徐继宁教授认为,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莎翁的作品,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中世纪的黑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文化传播系王玉华教授则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讲述了中西方文学的差异;中文系王艳萍书记将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作品作对比,分享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提出西方悲剧的价值意义到底是什么。现场讨论渐入佳境,大家积极参与其中,有的老师表示自己平时只读专业书籍,很少读文学作品,今天是个起点,回去后要好好补课;有的老师分享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曾经对自己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和激励作用;还有的老师表示,今天来参加读书沙龙,主要是抱着学习和聆听的态度,以后要多读书,做一个有情怀、爱读书的好老师。
读书沙龙现场,书香浓郁,气氛热烈,大家或讲述,或辩论,或观点犀利,或视角独特,不时发出朗朗笑声和阵阵掌声。活动结束时,仍然感觉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收获满满,感触良多,期待下一次读书沙龙能够如期举办。
最后,王旭英现场抽取了四位幸运读者,为她们颁发了《莎士比亚喜剧全集》作为纪念,她指出,作为女教工读书沙龙的创意者之一,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持续做下去,做实做好,扩大影响,带动阅读,切实发挥在教师中的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