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ill not accept a life I do not deserve.”我绝不接受与我不匹配的人生。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与平等,于是过往那些女性觉醒之后的抗争就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本期杏坛读书会是由教师教育学院的庄子诺同学为我们分享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在今天仍然伴随着一些争议,它似乎总会涉及到性别对立等问题,但庄子诺同学在阐述女性觉醒的同时,也倡导着性别共生的理念。这解放从不要求性别的更迭,而是邀请另一半天穹共同完成。当女性不再是被观看的风景,男性也终于卸下坚硬的铠甲,他们都成了完整的人。
庄子诺同学提到了文中假设莎士比亚如果有一位同样天赋异禀的妹妹,那会发生什么?她会怀抱着满腔才华被宥于那个时代对女性的规训中,冒险精神促使她离家,但最终消逝在一个无声的冬夜。这是父权社会下,所有资源与权力对男性倾倒的必然结局,对女性来说,她们是没有出路可言的。“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当她在千年规训的岩层下找回自己的声音,我们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千千万万个她,在同一片夜空下点燃的灵魂,星星点点继而连成一片璀璨星河,无论是自主觉醒还是被人叫醒,所幸,她们醒了,都看清那条通往自我的、壮丽的征途。
与此同时,庄子诺同学也提到了雌雄同体,即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刻板印象中男性的坚强与女性的温柔,二者并不相悖,有这样的追求之后,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具有包容力和发展性。
性别不是禁锢我们的枷锁,个性本应肆意生长。真正的觉醒从不是一朵花替代另一朵花,而是百花终于打破温室的玻璃,以不可抗拒之姿在旷野各自盛放。
她的坚韧不再是为了独自扛起整个世界,而是为了与他共同拥有一片自由呼吸的天空;他的温柔也不再是被贬低的脆弱,而是这片天空下另一种被允许被欣赏的树。这片天空下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无需再遭受非议,没有色彩会被湮没。
至此,第126期杏坛读书会落下帷幕,期待与你们的下次再会!
